重庆日报

他们让江津广兴枳壳获得重生

摘要: 8月18日,记者从江津区广兴镇获悉,该镇2018年在沿河村发展的500亩标准枳壳园已在今年首次试挂果,并已采果3万斤、实现销售收入4万余元,标志着该镇传统枳壳产业已重获新生。“发展枳壳产业是我们从历史书中找到的产业振兴项目!”广兴镇党委书记敖国告诉记者,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镇党委、镇政府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适宜本地发展的产业振兴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江津县志·柑桔...

8月18日,记者从江津区广兴镇获悉,该镇2018年在沿河村发展的500亩标准枳壳园已在今年首次试挂果,并已采果3万斤、实现销售收入4万余元,标志着该镇传统枳壳产业已重获新生。

“发展枳壳产业是我们从历史书中找到的产业振兴项目!”广兴镇党委书记敖国告诉记者,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镇党委、镇政府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适宜本地发展的产业振兴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江津县志·柑桔志》中找到了这样的记载:“江津县栽培酸橙(枳壳)始于明代,以广兴场栽培最早。至清代已是枳壳成林,远销海外。广兴出产的枳壳气味浓烈、药效显著,被清代商家、医家誉为‘江津枳壳’。”

接着,他们通过深入走访发现,广兴确实有着悠久的枳壳种植历史,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市场对水果需求量的大幅增长,当地农民才纷纷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红橘等水果,之后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枳壳已成为当地几近消失的树种。仅在沿河村还保留有数株百年枳壳老树和几户枳壳种植户。

他们又请来重庆市中药研究中心过来作检测研究,其检测结果表明,广兴枳壳中的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分别为7.9%、6.5%,远超过合格枳壳所要求的4%、3%标准,是枳壳中难得的上品。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和江津区农业农村委的专家论证认为,广兴以油砂土为主,且拥有独特的綦河小气候,适合种植枳壳。另外,枳壳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是一种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的中药,且枳壳大小果实都可作为药用,烘干后耐储存,枳壳树几十年都不需换种,管理粗放,管理成本低,收入稳定,适合大规模发展。

为此,广兴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将枳壳产业确立为“一镇一品”农业支柱产业,予以大力发展。

2018年起,广兴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资金、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五统一”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在枳壳种植基地,指导成立和引进了广沿果蔬专业股份合作社、年瑞农业专业合作社、江津区殿秋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等一批新型经营主体。

与此同时,广兴镇还积极邀请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锦云医药研究院、重庆市枳壳发展创新中心等科研单位,在该镇建立重庆市枳壳发展创新中心、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江津分院研究实验基地、重庆锦云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合作基地,为参与枳壳种植的合作社、业主、农户提供科技支持。另外,镇里还注册了“津枳壳”商标,作为公共品牌。

“广兴传统枳壳产业能够重获新生、获得快速发展,得益于对‘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的综合运用。”广兴镇镇长李林峰说,截至目前,该镇已建成500亩高标准枳壳园和1000亩标准化枳壳基地,参与种植的农户达到300余户,其中种植枳壳达到200株以上的种植户有近200户,贫困户30户。

按照枳壳3年挂果的生长周期,2018年种植的500亩高标准枳壳园将于明年正式挂果,预计产果25万斤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3万元以上。按照该镇规划,将力争再用三五年时间,将全镇的枳壳种植规模扩大到5000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