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美好教育“变”出彩 五育并举“画”未来

摘要: 江津区双福二小备战跳绳世锦赛江津区龙门中学师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开展阅读活动2019年5月,江津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签订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合作协议,江津教育驶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快车道。  充电蓄能,激活江津教育发展新动能。共建课改实验区唤醒了江津打造区域教育高地的新思维、新潜力、新气势,为加快建设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2020-09-10-020-270090-1.jpg

江津区双福二小备战跳绳世锦赛

2020-09-10-020-270090-2.jpg

江津区龙门中学师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开展阅读活动

2019年5月,江津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签订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合作协议,江津教育驶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快车道。

  充电蓄能,激活江津教育发展新动能。共建课改实验区唤醒了江津打造区域教育高地的新思维、新潜力、新气势,为加快建设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战略支点,为江津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更强劲的教育动能。

  知行合一,行走在区域教育改革前沿。江津教育把课改实验区建设作为重要战略,在“人文江津·美好教育”发展理念下,一年多来,江津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引领,课程建设、教学改进、评价改革为核心,师资培育、机制创新为保障,全面撬动教育发展,尽显破局突围之变。江津教育正在成为区域教育发展前沿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内涵之变

  从塑型到塑魂 文化滋养特色百花齐放

  去年12月,江津把全区基础教育工作会放在龙门中学承办。谈及为何选择龙门中学这样一所乡镇中学,江津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门中学是通过构建学校文化从而全面激活农村薄弱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典型,也是共建课改实验区以来先试先行的典范,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龙门中学因地制宜打造的“鱼跃龙门”特色校园文化有何出彩之处?据悉,该校不仅注重塑型,强化了环境文化建设,例如打造“鱼跃龙门”雕塑、鱼跃广场、愉悦书苑等,更重要的注重塑魂,把德、智、体、美、劳教育氤氲在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全方位引领师生在文化浸润下成长成才。

  这是江津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共建课改实验区“引领工程”的精彩缩影。特色文化表面上看是一张“招牌”,实际上是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旨在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带动课程建设、教学改进、评价改革等教育硬实力提升。

  共建课改实验区以来,江津分3批邀请全国10余位顶级专家对全区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500余人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并制定下发《江津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目标要求、阶段性任务和实施途径。与此同时,江津还扎实有效地开展专家入校指导工作。通过问诊把脉、精准指导、分类施策,有力推动了全区学校文化建设向纵深迈进。

  一年来,江津不断深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系统研究,围绕本土性、独特性、整体性、内化性打造“人文江津·美好教育”品牌:在坚定师生文化自信方面取得新突破,如江津中学通过“筑根”“补钙”“塑魂”三大工程传承弘扬国学文化,增强师生社会责任,全面提升师生素养;在坚持特色文化兴校方面取得新突破,如双福二小将农耕文化与时代之需耦合,并基于农耕文化实施“幸福教育”,成就了师生更幸福的发展;在塑造优质教育品牌方面取得新突破,如四牌坊小学在全国首创“融文化”核心理念,吸引贵州省、湖北省、四川省等地学校前来参观学习。去年,该校教育改革成果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以文化滋养心灵,以文化涵育德行,以文化引领风尚,如今,江津各校把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生长的第一力量,展开文化育人的积极探索与生动实践,和而不同抒写了学校文化建设新篇,各美其美点染了“人文江津·美好教育”满园春色。

  质量之变

  从建构到改进 立体多维培育时代新人

  如何培育时代新人?江津依托课改实验区建设,在下好学校文化建设这一先手棋外,还致力于下好“课程建设、教学改进、评价改革”的关键棋、长远棋,通过“美好课程”“美好课堂”“美好评价”建设,立体多维的优化课程资源,创新“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通过从建构课程到改进教学再到创新评价一系列改革,江津教育质量不断走高。

  首先是“美好课程”建设全面发力,课程走向特色化、精品化。据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课改实验区建设规划,将建成20所左右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课程建设特色学校,建设100门左右有影响力的精品校本课程,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开发力、执行力。课改实验区建设以来,江津向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借智借力,体系化设计学校课程、规范化实施国家课程、特色化建设校本课程,目前已有11项校本课程建设专项课题获批立项,并承办课改实验区普通高中政治、英语、物理三个学科2017年版课程标准的培训,来自全国各实验区、研修基地、市内外相关学科骨干教师共500余人在江津接受培训。

  “美好课程”建设为学校带来了什么?据悉,各校基于标准的国家课程规范化实施已成常态,特色化校本课程建设已显成效:向阳小学的“阳光课程”、李市小学的“山歌课程”、嘉平学校的“茶文化课程”、双福中学的“秀美江津·研学旅行课程”、江津中学的“实证历史课程”……这些课程将本土资源、学生需求、教育目标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其次是“美好课堂”建设创新改进,课堂走向高效化、互动化。

  一方面立足素养发展深化“三空间活力课堂”研究,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一方面聚焦高考改革推进高中课改项目,探索学习方式转变策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融合信息技术拓展教育教学途径,建成体系完整、数据丰富、功能完备的江津区教育大数据决策服务系统和智慧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体系。在这样的教学改进策略下,各校梳理提炼已有课堂教学经验,整体提高课堂育人质量,实现从重知识到重素养的转变,推动了核心素养的落实。持续深化质量监测,从监测的时间、范围、运作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做精细的规划与严格的要求,同时统筹组织对全区中小学进行质量监测,并开展新高考背景下的质量监测研究,近年来,高考成绩年年攀升,持续走高。

  此外,在“美好评价”建设方面,江津正在探索建立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观,推动教育提质增效。

  队伍之变

  从成长到示范 合力筑起最美教育保障

  江津历来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发展,通过开展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工作,创新教师“选、建、培、管、用”等系列行动,增大教师队伍体量,提高优秀教师的占比。

  签约共建课改实验区以来,江津共遴选管理骨干和教学骨干等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重大会议或重要培训项目20余次。在各类学习活动中,他们拓展了教育眼界,更新了教育理念,优化了教学策略,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聚力形成坚实的、优质的保障。如今江津教师走上从成长到示范的发展新路,他们抱团发展、引领带动,令个人成长的“盆景”变为整体向上的“风景”。

  据江津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课改实验区建设明确提出推进“美好教师”培养,健全区域教师培育体系,提升教师培育质量,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水平,其培养策略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整体谋划研训员、校级干部、教师三支队伍的建设,拟定培养计划,培养各层级教师教育培训专家,推进“三名工程”“十百千工程”建设。二是探索新时代研训新机制,加强大数据时代的研训路径创新,并创新校本研修内容和形式,推进研训共同体建设。三是构建教师成长课程体系,实施“高端引领”“挂职研修”“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等行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

  一年多来,通过一系列策略实施,广大教师都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职业成长和收获,推动着他们从自我成长走向团队成长,走向示范带动。

  目前江津有重庆市名师、特级教师20人,重庆市学科带头人、学科教学名师22人,重庆市骨干教师265人,市级名家名师工作室5个,建成区级名师工作室15个、学区及学校名师工作室100余个。2019年教师获全国优质课、基本功大赛一等奖8个、市级一等奖36个,获全市基础教育成果奖17项,“一师一优课”部优节数名列全市前茅。

  为进一步将师能转换为动能,江津还制定出台《江津区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编制调配、教师招聘、人才引进、师训平台、教师待遇5大改革工程,抓好师德师风、干部队伍、教师能力素养建设,深耕“三名”(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推进与重庆师范大学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及与西南大学校地合作建设,实施“领雁带动、城乡互动、片区联动、联盟推动”教师四动交流模式,为“人文江津·美好教育”储备人才、江津培养人才。

  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继续以“人文江津·美好教育”为愿景,力争在机制改革、教学质量、品牌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力向着区域教育高地奋楫航行。

  数说江津教育这一年>>>

  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提速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幼儿园普惠覆盖率达94.82%,位居全市前列;引导中小学特色办学,新增国家级、市级特色学校9所,创建国家级体育特色学校29所、中华诗词诗教先进单位8个。高考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年年攀升;推进中职教育品牌发展,新增产教融合企业13家、市级重点专业2个,“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8.1%。

  城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2019年,江津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33.39亿元,同比增加8.5%。为解决“乡弱城挤”的大班额问题,科学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致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实施校舍建设项目开工22个,完工17个。推进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投入资金5065万元大力实施8类项目。

  教育综合改革走深走实

  全面实施11项区级教育改革项目,成功申报3项全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承担“成渝协同”重大教育改革试验项目,分别与泸州市、荥经县签订教育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出炉课改实验区五年发展规划和建设工作机制,遴选“种子学校”42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官网面向全国推介江津课改经验。

  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对义务教育阶段3698名建卡贫困学生建立台账跟踪管理,对1026名适龄残疾儿童实施分类入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创新实施“点名式”资助,全学年投入约1.51亿元覆盖5大阶段16个资助项目,惠及贫困学生24.8万余人次。我区教育扶贫工作入选2019年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

  王咏梅 文秀月 刘进 图片由江津区教委提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江津 努力打造人才“近悦远来”之地